首页

女s高跟深喉

时间:2025-05-25 04:10:18 作者:最新研究: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“红外视觉”能力 浏览量:69496

 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(陈静 丁超逸)人类可看见的光波长范围仅限于400纳米-700纳米,若能突破视觉极限,人类的感知将拓展到更广阔的近红外(700纳米-2500纳米)波段。

  记者23日获悉,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,创新性地将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,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、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,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《细胞》(Cell)杂志上。

 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不同频率。当人眼捕获到外界自然光后,可以激活视网膜上识别红、绿、蓝三原色的三种视锥细胞,并根据三种视锥细胞被激活的比例,向大脑发送外界的颜色信息。然而,相对于自然界广阔的光学波段,人眼可感知的波长范围仅有400纳米-700纳米,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量潜在信息会被忽略。

  据悉,稀土元素是指包括钪(Sc)、钇(Y)和镧系在内的17种元素。稀土元素具有非常优异的磁、光、电等性质。上转换发光现象,是稀土材料最为重要的光学性质。人们通过使用长波长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,使其发出短波长的可见区荧光。

  据悉,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合作,开展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,探索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,从视觉感知角度赋予人类对红外光的识别能力。通过精巧设计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,团队在单个颗粒上同时构建了三个不同的上转换发光区域,由于不同发光区域之间用惰性的壳层阻隔,使得它们各自的能量传递和荧光发射过程彼此互不干扰,各自独立。

  课题组成员、化学系2019级直博生陈子晗介绍,稀土元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,通过近红外光激发,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转换。人体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颜色,判断外界的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波长,实现对近红外“色彩”的识别。他们最终制作成高度透明的隐形眼镜。志愿者佩戴隐形眼镜后,通过纳米材料发出红、绿、蓝等三种可见波段的荧光,分别感知三种不可见的近红外光,也可以识别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“复色光”,以及多组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图案内容。这表明,具有抗干扰、正交发光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,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对近红外图像视觉。

  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。未来,相关成果在医疗、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,通过可穿戴、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,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,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巴西副财长罗熙丹:中巴经济金融合作领域机遇无限

在浙江金华,有一种腌腊肉制品,以鲜艳的色泽、独特的芳香、诱人的风味、美观的外形,即色、香、味、形“四绝”而闻名天下,这便是金华火腿。

廉韵清风——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览开展

第一个是源头,技术要有来源,“源”;第二个是要推进产业升级,“升”;第三个是产业生态,要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;“源、升、态”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中外嘉宾天津共论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机遇

上海10月25日电 (记者 陈静)当下,上海正探索创新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模式。记者25日获悉,本月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《国际医疗服务规范》(简称:规范),首次对国际医疗、国际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了定义,对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的机构、制度建设、人员、服务、评价与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,对“上海国际医疗”专用标识的设计理念、制图要求、应用场景进行规范。

广西桂林岩洞上演意大利肢体影子戏剧 英中双语碰撞灿烂花火

海博会期间举办了宏观论坛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、学术会议及系列专业论坛。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围绕深海科技、海洋航运、海洋生态文明、海洋合作治理等热点议题展开交流对话。

【追光的你】习言道|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

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工程建设领域,农民工欠薪问题备受关注,也是各级政府监管和治理的难点。2023年重庆共查处欠薪案件1334件,为1.48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.01亿元,切实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。2024年以来,为强化支付端源头防欠,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探索运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农民工工资新模式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